中新社浙江湖州12月4日电 中国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4日表示,2022年中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较5年前下降18.9%。
当天,首届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论坛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举行,本届论坛以“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”为主题,交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。王广华出席论坛时表示,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,近年来,中国坚持生态优先、节约集约、绿色低碳发展。
自然资源部统计显示,围绕“三区四带”国家生态安全屏障,中国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。组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,完成治理面积8000万亩,“中国山水工程”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“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”。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近435万亩。整治修复海岸线2000公里,修复滨海湿地60万亩,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。
在推动节约集约方面,王广华表示,中国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等占用耕地,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,2022年中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较5年前下降18.9%。严格管控围填海,确保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%。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,支持光伏、风电等清洁能源发展,制定实施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。(完)
中新网成都12月4日电 4日,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发布消息称,近日,四川省自然资源厅、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、四川省财政厅、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了《四川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方案》)。
《实施方案》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,稳定森林、湿地碳库等重要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,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建设,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,建立政府主导、多方参与、地方联动的固碳增汇机制,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,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,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。
同时,《实施方案》明确到2025年、2030年的碳汇能力建设目标要求,包括要建设生态系统碳汇调查监测评估体系;构建绿色低碳导向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;严格实施用途管制;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;建立健全生态系统碳汇技术、标准、市场和政策体系等方面。此外,《实施方案》还提出了“森林覆盖率”“森林蓄积量”等量化指标。
此外,《实施方案》还围绕巩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,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,加强生态系统碳汇科技支撑,建立健全生态系统碳汇法规制度等四个方面,部署了18项重点任务。
据悉,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行动,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。《实施方案》的出台,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四川省生态系统碳汇工作的指导和依据。(完) 【编辑:罗攀】